近年来,国家药监局大力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创新。截至目前,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96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。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雷平介绍,国家药监局全力促进医疗器械研发创新,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创新产品。已经遴选出48个人工智能和40个生物材料高端医疗器械项目,在申报时给予重点支持。
国家药监局确立人工智能、新型医用生物材料、高端医学影像和医疗机器人四大重点支持领域,破除产业发展的“堵点”和“难点”,确保产品质量安全。
截至目前,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296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,这些创新医疗器械主要集中在植入介入类设备、高端影像设备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,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
比如第三代非接触式磁悬浮“人工心脏”,为进展期难治性左心衰患者提供了心脏移植前的有效的生命支持。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系统,为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治疗方式,已成功治疗1400多位患者。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“脑起搏器”,已经在480多家医院实现临床应用,已经植入患者2.7万人,并走出国门,在8个国家实现临床应用。创新PET-CT产品,可以实现单床扫描即可覆盖人体全身器官,分辨率高,辐射剂量低。这些创新医疗器械,不仅有效填补国内空白,还大大降低了诊疗费用,切实让百姓获益。
2024年1至8月已经批准37个罕见病药品上市
国家药监局持续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,多途径推动罕见病用药研发上市。2024年1至8月已经批准37个罕见病药品上市。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果介绍,第一,鼓励自主创新通道,通过鼓励我国的新药研发,解决部分罕见病无药可用的问题。第二,加快引进通道,让更多国际上在研或在产的罕见病用药,可以更快进入国内。第三,临时进口通道,尽力保障特殊情况下的临床急需。2022年,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《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方案》,两年来通过临时进口的办法,保障了氯巴占、盐酸沙丙喋呤等罕见病药品的急需。
此外,国家药监局还与有关地方、有关部门加强协同联动,为罕见病临床用药开辟更多通道,想更多办法。包括支持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、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机构临床急需药品进口,支持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设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等。综合以上措施,近几年,我国罕见病用药上市数量和速度实实在在实现了“双提升”。2018年至今,已有130余个罕见病药品获批上市。
(责任编辑:张紫祎)
登录查看全部内容